本文转自:泰州日报
图为蒋卫青(左四)和部分省残疾人羽毛球队队员。黄薇薇摄
独臂蒋卫青,带出一支残运“梦之队”
本报讯(记者 黄薇薇)江苏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赛场常会出现这样一幕,冠军们获胜后都会拥抱一位独臂大叔。大叔名叫蒋卫青,是泰州残疾人羽毛球队教练,同时也是省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教练,他指导过的队员几乎包揽了本届残运会羽毛球赛各级别的金牌。
今年56岁的蒋卫青不仅是业内知名的羽毛球教练,也曾是一位高水平残疾人运动员。儿时的一次事故,让蒋卫青失去了右臂。身体的残疾并没有让他消沉,凭借一股不服输的精神,蒋卫青将左手锻炼得越来越灵活,不仅能生活自理,还学会了篆刻绘画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蒋卫青参加了残疾人运动会,并入选了江苏省残疾人运动队,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。1992年,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,蒋卫青凭借在标枪项目上的出色一掷,获得了人生首个全国冠军。
1993年,因为项目调整,已经27岁的蒋卫青开始改练羽毛球项目,而这一改让他的羽毛球天赋得到了完全的释放。训练仅仅一年,蒋卫青就在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(简称远南残运会)上夺得羽毛球双打冠军。在当时,远南残运会可是最高级别的残疾人国际赛事。此后的十多年间,蒋卫青在残疾人羽毛球赛场成了一直被追赶,却无法被超越的存在,几乎囊括了所在级别的各类残疾人羽毛球赛单打冠军。
2007年,已经41岁“高龄”的蒋卫青在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,以一个全国冠军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完美收官。2008年,蒋卫青正式退役,成为江苏省残疾人羽毛球队教练。
“正常人很难体会到残障人进行体育训练的困难。”蒋卫青说,残疾人羽毛球队的残障人不是一个同质人群,各种不同的残障及残障程度不同,对体育的要求和适应性也不同,开展体育活动起来比较困难。
对残疾人运动员而言,想站上竞技的赛场,需要比健全人付出百倍的努力。为了和听障运动员交流,蒋卫青学会了手语。如今,他只要一个眼神几个简单的手势,队员们就都能心领神会。
2012年3月,省残疾人羽毛球队训练基地落户我市,训练和住宿都在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内。蒋卫青的家就在离中心几百米的康莲小区,可他坚持和队员们吃住在一起,一个星期都难得回家一次。
多年以来,蒋卫青和他的队员们用汗水浇灌出一枚又一枚奖牌。省残疾人羽毛球队除多次夺得全国冠军外,还先后获得一枚聋奥会金牌、一枚亚残运会金牌。本届省残运会,蒋卫青率泰州羽毛球队取得两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。而他的省残疾人羽毛球队更是堪称梦之队,队员几乎人人都夺得过各自级别的冠军。其中,来自南通的吕广垚更是一人夺得三枚省残运会金牌。
如今,蒋卫青在工作和训练之余,还关心着我市羽毛球项目的青少年训练,他培养的部分残疾人队员也成为了羽毛球教练员,为下一届省运会培养队员。“除了继续帮助更多的残疾人通过体育训练改变人生外,希望今后能为泰州羽毛球的青少年训练上做出点成绩。”蒋卫青说。